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中国经济过去几年一直受困于近忧高债务和远虑改革太慢。由于政府一直担心改革和处理债务带来的短期经济波动,过去几年的经济政策一直是用宽松货币财政托住增长,同时试图解决债务和改革。因为宽松货币本身就能减轻还债的压力,很多人认为宽松货币财政加改革无疑是理论上最优的方案,而中国刺激经济的空间和能力更是中国的优势所在。
 
但比较中国2017年和2013年的经济状况,很明显债务问题反而严重恶化了,仅国企负债就增长了三十多万亿。对改革进展的判断见仁见智,但另一方面,这几年又出现了许多过去没有的新问题。比如过去金融的问题主要是各种行政干预太多,这几年监管改革了一些,但随之产生了金融系统高杠杆等新问题。综合考虑,恐怕经济基本面过去几年反而恶化了。
 
为什么现实和理论反差这么大?其中有改革推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更大的一个问题是宽松货币带来的巨大负面作用。中国之所以需要改革就是因为现有制度存在许多漏洞和扭曲,而在宽松货币之下,这些漏洞和扭曲被放大了。例如,金融机构和国企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公司治理问题,经营往往不是以最大化公司价值为目的,中小股东和债权人甚至大股东的权益经常受到损害。在宽松货币下,管理层能运用的资金更多了,而原本就有的治理问题无疑也随之放大。同时,在近期真实利率已经为负的情况下,借的越多赚得越多。企业追求利润,自然会试图从负利率中获取最大利益。而监管和法律又不健全,很多行为处在合法和不合法之间的灰色地带。近期的一些金融问题,恐怕责任并不全在企业。
 
当前经济的主要问题如债务,产能过剩,人民币高估等都是08年以来的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的。在宽松货币条件下,这些问题只会继续恶化。宽松货币本应是在去杠杆和债务时给经济托底的。但最近几年债务和杠杆一直在增加,使人不得不质疑当前宽松货币政策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央行的降息,在前几年通缩的背景下有部分合理性。但从近一年以来的通胀快速回升来看,恐怕是宽松的太过并太久了。在主动改革不足的情况下,恐怕只能通过紧货币来被动改革。当然,在紧货币下改革会更痛苦一些。但人是天生有惰性的,在宽松环境下,反而往往没有动力去做困难的事情。
 
话题:



0

推荐

宋厚泽

宋厚泽

18篇文章 6年前更新

智库研究员,文章为个人观点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