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户籍和教育都是长期让人头疼的大问题。因为涉及多方利益,牵一发而动全身,根本解决非常困难,多年以来一直没有什么进展。在政府不能治本的情况下,民间自发形成了一些治标的措施,虽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但聊胜于无。比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多少解决了留守儿童问题,国际学校的出现也满足了一些高收入家庭对子女教育的需求。当然,这些都不是长期解决方案。但在政府不能提供根本性解决方案之前,好歹能把眼前的问题对付过去。
因此,当本届政府宣布实施系统性改革之后,一时各界好评如潮。长期以来,很多问题都是对付过来的,过一年是一年。社会各界迫切期待对这些问题做出根本性的解决。但一转眼,顶层设计出来的系统性改革也改了好几年了,除了去年的股票牛市让人短暂的兴奋了几个月,改革红利似乎虚无缥缈。专家学者给了很多解释,比如实施不足,既得利益捣乱。
本文不讨论这些大问题,只是就事论事,由最近看到的两则新闻,谈一谈改革过程中成本和收益的平衡问题。第一条新闻就是新学年开始后,由于对流动人口控制收紧,北京上海等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入学人数大幅下降。第二条就是整顿国际学校。第一条新闻的大背景是高层要求北京上海等城市严控人口增长,地方政府只能以各种形式提高流动人口的生活成本,包括限制流动人口子女入学。虽然户籍制度是个历史遗留问题,但同样是中国人,一部分生下来就注定是二等公民,似乎道理上站不住。在历来政府不管的情况下,流动人口自己办学校解决子女教育问题。更何况,最近几年,大城市政府已经逐渐想明白了流动人口带来的好处,开始为流动人口提供各种福利,包括用财政为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提供补贴。现在顶层一“设计”,民间地方过去做的全不对,随迁子女也只能当留守儿童。
国际学校涉及的人稍少,但这个群体恰恰是各地甚至各国都抢着要的“高端”人群。中国人把孩子往国际学校送,对不对,要不要改不是本文讨论的范畴。现实是,现有公立学校满足不了高收入群体的子女教育需求,由此产生了巨大的国际学校需求。据说由于国际学校发展太快,已引起了中央的重视。现在新政一出,要不然孩子就得从小一个人去海外留学,要想在国内上国际学校就只能不当中国人。当然,由于留守儿童和低龄留学带来的家庭成本不计入GDP,这些政策对2020年经济翻一番应该没什么影响。即使有影响,多修几公里高铁就可以完全抵消掉了。
几亿中国人长期在自己的国家里当二等公民,中国小孩需要上外国学校,归根到底都是政府的责任。现在政府宣布要根本解决,大家自然举双手支持。但是,在现有改革方案并不能提供近期解决途径的情况下,应先允许老百姓自己摸索出来的解决方案继续存在。毕竟,民间现有措施毕竟已被证明可以短期解决问题,而谁也不可能对现有改革方案能根本解决问题打包票。即使改革在长期会带来红利,短期内如果社会成本远大于社会收益,对改革的执行恐怕也是不利的。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