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最近一段时间,政府宣布了一系列的积极财政政策。很多人希望积极的财政政策能起到调结构,稳增长的作用,并增加各界对经济增长的信心。财政政策同时也是近期公布的“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仔细分析中国现有的经济困难和积极财政的具体内容后会发现,在最好的情况下,积极财政也恐怕只能带来有限的正面作用。同时,财政赤字的增加对政府债务的影响不容忽视。
 
首先,积极财政的规模受财政收入增速减缓的制约。因为财政收入下降,政府支出增加的幅度要小于赤字的增速,因此积极财政的刺激效果要打个折扣。去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已经低于名义GDP增速。由于财政收入和工业增长的相关度很高,在工业不景气的情况下,未来几年的财政收入增速恐怕都不会乐观。财政收入的问题在地方一级尤其严重。多年以来,地方财政高度依赖卖地收入。这带来两个问题,首先地只会越卖越少,靠卖地补充财政收入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做法。其次,经济下行也制约了卖地收入的增长,在很多地区已经开始出现卖地收入下降。一直以来都有提高国企分红来补充财政收入的建议。但迄今为止,国企分红金额不大,而且主要被用来补贴困难国企。
 
其次,积极财政政策不是免费午餐。财政赤字的增加必然对应政府债务的增加。历史上来看,过高的政府债务经常会带来经济危机。以往的民粹主义经济政策(拉美七八十年代,近期的欧洲债务危机)的例子表明,大规模赤字支出。即使是投在民生项目上,最后的结果也是普通老百姓吃亏。当过高的政府债务激发通胀或资本外逃时,往往普通百姓损失最大。另外,增加赤字支出的必要条件是经济低于潜在产出,但中国当前的情况似乎并不符合这一条件。
 
第三,目前的积极财政政策的很多设计有缺陷,进一步降低了积极财政的作用。比如,普遍认为通过再培训,产能过剩行业工人可以在服务业等新兴行业再就业,而这也可以加速经济的转型。政府最新的预算中也确实安排了很大一笔钱用于支持下岗工人的再培训再就业。但是,工人再培训再就业的前提条件是新兴行业有足够多的工作岗位来吸收失业人员。但政府这几年来的政策重心一直放在传统行业解困上,而资源向传统行业倾斜必然意味着新兴产业的增长受到约束。这必然降低了新兴产业创造就业机会的能力。因此,过去两年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中的就业分指数在大部分月份中都低于50,处于衰退区域。这意味着服务业并不能提供多少新的就业岗位。在没有新就业岗位的情况下,投资就业再培训能带来多大效果呢?
 
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部分,降低企业社保缴费也存在着设计问题。这个政策的出发点是帮助企业减轻财务负担。但是在市场竞争下,企业税负的下降很大程度上都会最终转移为减价,尤其是在当今产能普遍过剩的情况下。因此,这个政策对企业的帮助恐怕很有限。同时,为了社保基金的稳定,企业少缴的部分需要从其他的途径补上。如果最终需政府补上,这就相当于增加政府债务。
 
第四,对于很多问题,财政政策不见得是最优的。比如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减少政府强制征地,放松农地入市管制,把本来属于农民的收入还给农民。
 
总而言之,财政政策的作用应该是减轻改革带来的负面影响。不推进改革而只施行积极财政政策的话,积极财政的作用恐怕会很有限,而且会同时带来政府债务增加等一系列负面问题。
 
话题:



0

推荐

宋厚泽

宋厚泽

18篇文章 6年前更新

智库研究员,文章为个人观点

文章